广西新闻网:陆川机械种植从撂荒田里刨出“金子”来

作者: 本站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6日

在美国,一个农场主依靠高科技机械耕作,可以轻轻松松耕种五六千甚至上万亩土地。而陆川县珊罗镇六燕村种粮大户王永成也依靠机械种植,一家10口人,种植600多亩的水稻。其中还有115亩是由于易涝易旱村民撂荒不愿种植的,自治区农业部门因此帮助他创建了“玉林市撂荒复垦低产创高产百亩示范基地”。

目前,王永成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陆川县永成农场。他将继续开垦种植撂荒田地,让这些没人愿意种植的荒田长出“金子”来。

一家10口人,一天可插秧30亩

4月2日,春风和煦,阳光普照,处处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记者来到陆川县珊罗镇六燕村王永成的水稻种植基地时,他们一家人正在地里忙碌。王永成的两个儿子开着插秧机插秧,王永成则开着那台同样具有运输功能的耙田机在耙好的各块水田间运送化肥、秧苗。女儿、儿媳们则在秧地里起秧、轮流往耙田机和插秧机上搬装秧苗。

“从3月18日开始插秧,现在已经插了300多亩。”王永成告诉记者,插得最早的秧苗已经施放第一次肥了,现在插的稻田由于之前缺水,一直没法犁耙,昨天下了一场大雨后,才有足够的水耙田。“如果不是缺水,到现在已经基本插完了。”

记者看到,在秧地旁边的几大块水田,已经全部插上了秧苗,“不到一个上午我就耙了10多亩,还帮着运送秧苗。现在才11点左右,我们差不多插完这些耙好的田地了。”王永成说,他们一家10口人,一天可以完成插秧30多亩,如果不受天气影响,余下的200多亩一个星期左右即可插完。

“机械耕种不但提高了效率,还大大减少了成本。”王永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开始种几十亩地时,全是人工耕作,到了农忙季节都得请人帮忙,犁耙田要100多元/亩,插秧也要80元/亩,收割时人工更贵。而现在他使用机械耕作后,投资减少近三分之二,而且又快又方便。

机械耕作,让荒田生出“金子”来

王永成是一名退伍军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他就承包了几十亩水田耕种。王永成说,水稻种植人工最大的环节是收割,但最难请人做工的却是收获的季节。那时还买不起收割机的他“迫上梁山”,自己利用一台破旧的拖拉机研制出了一台简易的收割机。这台收割机尽管构造简单,一天也能收割20多亩水稻,虽然相比于正规的收割机效率要低很多,但是比人工收割快了数倍,且人力投入也少。有了这台简易的收割机后,他承包的水田也越来越多。2008年,他购买了第一台收割机,种植水稻的面积达到了300多亩。

2009年,在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又开垦种植村里丢荒数年、灌溉条件不好的100多亩水田。从这一年开始,王永成全部实现全程机械化耕作,从播种、插秧、收割、烘干,实现了机械化一条龙生产,种植水稻开始进入了赚钱模式。之后,通过土地流转,复垦荒田,王永成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目前,王永成已经实现全年亩产1000多公斤,种粮纯收益一年40多万元。

“今年我还使用了机械催芽。”王永成说,使用智能催芽机,种子发芽率比传统的高10%,这可以节省很多成本。下一步他还将使用智能播种平台,进行机械播秧,“使用智能播种平台,三个人一天可以播秧四五百亩地。”

“近年来,六燕村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做生意了,再加上分散种粮难管理,收益低,很多人都不想呆在家里种田,现在还有不少丢荒田没人耕种。”王永成说,他下一步还要把这些丢荒田复垦耕种,让荒田长出“金子”来。

机械化生产渐成气候,效率更高,收益可观

为了鼓励王永成复垦丢荒田种粮的积极性,农业部门帮助他创建了总面积115亩的“玉林市撂荒复垦低产创高产百亩示范基地”。去年,该基地种植的晚稻亩产量593公斤,每亩纯获利700元以上。

目前,王永成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陆川县永成农场,“我打算按照绿色无公害产品示范基地的标准开展品牌创建,进一步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粮食生产,雇佣当地闲散劳动力解决农民就近就业问题。”王永成说,邻村的村民胡德广见他种粮有“钱途”,还专门过来向他练习驾驶耙田机,打算像他一样,用机械耕种复垦村里的丢荒田。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建立了7个县(市、区)千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和一个土地流转小田块并大田块现代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共建立了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10个,年育秧能力达到3.5万亩。同时还大力推广“庭院式”育插秧、机械化机耕、机插、机收、烘干,通过示范推广,逐渐打破了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明显提升。去年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到74.19%,高出全区0.26个百分点。

“目前我市各类农机拥有量达23.4万台,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04%。今年底将争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47%。”市农机局一位负责人说。

新闻来源地址:广西农机网